郑州50岁的王阿姨,在两个小时内,喝下了6000多毫升的白开水,最后出现四肢抽搐、昏迷的现象,还被下达了病危通知书。
医生介绍说:“这可能是水中毒了。如果救治不及时,王女士的神经系统将永久性损伤,更严重的将导致死亡。”
![什么是水中毒? 什么是水中毒?]()
那么,到底什么是“水中毒”?有哪些危害?平常怎样喝水最合理?
什么是水中毒?
虽然喝水是必须要的,但也不是越多越好。
如果短时间大量喝水而不补充电解质的话,过多的水分会导致血液被稀释,使血浆渗透压降低,水分可以通过细胞膜渗入到细胞内,使细胞水肿,引起水中毒。
![什么是水中毒? 什么是水中毒?]()
水中毒轻则会出现头晕、呕吐、虚弱无力、心跳加快等症状。
急性水中毒时,由于脑神经细胞水肿和颅内压增高,可发生失语、精神错乱、烦躁、视力模糊、肌肉抽搐、癫痫甚至昏迷,如果形成脑疝则可导致呼吸心跳骤停而死亡。
但这种情况比较少见,多发生于意外溺水者、严重肾病患者,或者输低渗溶液过多过快的情况下。
哪些人容易发生水中毒?
一般情况下,水中毒不会发生。但是,如果短时间内大量喝水则容易导致水中毒。
![什么是水中毒? 什么是水中毒?]()
信奉“饮水减肥法”的爱美人士认为长期超大量喝水有助于减肥。还有些人在夏季旅游,或在剧烈运动、劳作出汗之后,会马上饮用大量淡水。
这些错误的饮水方式会引起体内的电解质紊乱,导致水中毒的发生。
发生水中毒后怎么办?
一旦发现有人水中毒,轻型患者严格控制进水量,症状可自行消除。重症患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。
应如何合理喝水?
记住三条基本准则——少量、多次、慢饮。
1、最好喝温开水。
2、口渴时不能一次猛喝,可以每次喝100毫升至150毫升。
3、如果大量出汗,最好喝点淡盐水。